一、教学目标
1.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,掌握牛顿定律内容。
2.通过探究实验的研究过程,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。
3.通过牛顿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,增进对科学的兴趣,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、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【重点】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。
【难点】对牛顿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体会。
三、教学过程
导入新课
复习初中牛顿定律,并提问滑冰运动员如果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,是否违背牛顿定律?学生思考后回答。
教师:那么牛顿定律的发现过程到底是怎样的?引入课题。
新课讲授
教师介绍:长期以来,人们发现自然奥秘的线索都是生活经验,由此,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生活经验得出结论: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,物体才能运动;没有力的作用,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。很显然,这个结论是错误的。直至近四百年前,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“侦察”方法,发现了正确的线索,揭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,成为物理学中的“神探”。那么,发现的过程是如何的?
(一)伽利略理想实验
教师提问:以前的科学家会得出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伽利略又是如何发现的?
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将回答出:忽略了摩擦力。
演示实验: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。
学生观察结果: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,它的速度增大;向上滚动时,速度减小。
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到: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,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。然而,实际情况却是,即使沿水平面滚动,球也会越滚越慢,后停了下来。
学生得到伽利略猜想:若没有摩擦,球将永远运动下去。
验证猜想
学生探究实验: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,小球将“冲”上另一个斜面。
学生观察结果:斜面越平缓,小球运动的距离越长。
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: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。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,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,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。
师生共同总结:当斜面终变为水平面时,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。这说明,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。
教师通过说明,摩擦力不可能完全消失,引出伽利略的实验是一个“理想实验”。
教师补充笛卡儿结论: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,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,既不会停下来,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。
(二)牛顿定律
1.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基础上提出牛顿定律: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,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。
2.说明: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:速度大小或方向;运动状态。
巩固提高
牛顿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: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,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。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。
小结作业
小结:师生共同总结。
作业: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什么?大小和什么有关?
四、板书设计
9.9元=2套试卷,教资笔试冲刺卷,4月30前购买均发2套试卷
链接:http://19.***/class-119197/?scode=ZZ3175
2020安徽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物理
芜湖考研/公务员相关信息
2022-01-25
2021-10-14
2021-08-10
2021-08-02
2021-01-18
2020-12-28
2020-11-05
2020-09-29
2020-09-26
2020-09-25